Wednesday, December 26, 2012

護家協會對特首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的意見書-2013

(一)     前題

1.1         本會的宗旨是「愛護家庭,建設社會」,由是,凡本會認為能達至上述果效的措施,皆會支持;相反地,若本會認為某一措施不能達至、甚或抵觸上述宗旨者,都會反對或不表贊同。

1.2        本會就政府「2013年施政報告及2013-14財政預算案公眾諮詢的基本倡議和立場是:
(a)   社會和諧,安居樂業
(b)   謹慎施政,重建信心
(c)    穩中求進,疏導矛盾
(d)   一國兩制,互諒互讓

1.3         我們以政府決定為「貧窮」定下一標準和合理的界線為例,倡議政府當局亦應為「安居樂業」定下一個合理和可量度指標,例如就市民之最基本之衣食住行和健康制定合理之指標,本會拋磚引玉提出以下參考:
a)  居者有其屋、衣食能飽足。
b)  交通暢而廉、身心皆康健!
     當然,在大原則下要訂定一些相關的量化指標,好讓有關當局和大眾能清晰和容易理解的數值來作出評鑑。

1.4         我們明白個人以至一個社會的健康或富足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常人the average person都樂意得到健康和富足,但是每個人對健康和富足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例如有人以有衣、有食、有住為足夠,亦有人以得到時尚榮華才能滿足;不過,我們相信本港大多數市民都會接受一個以歷史和現實為基礎的水平,就是在溫飽的基礎上,市民都渴望能與時並進,生活水平能隨著當代的發展而得到合理改進﹝例如在香港1950年代的一家幾口一張床的境況在今天絕不能滿足大眾,甚至是非人生活!﹞。今天市民都希望每一家人都能有其自置居所或廉租居所;而大學畢業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既有前途又能養家的工作,應是大眾清晰的意向。

1.5         本會的意見認為有關當局應以切實可行的方法來改善現時諸般的社會矛盾,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法和步伐來解決問題,並為香港締造一個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強調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承諾,亦認同基本法的尊嚴和莊重性,故此,本會不希望見到政府未來因為要急於理順某些社會上的爭議而作出倉促的立法行為﹝例如我們反對盲目為滿足社會上鼓吹性解放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人士而制定類似「性傾向歧視」等法例,因為從西歐近代的相關歷程中,我們清楚看到所謂「性傾向歧視」和相關的「平權」法案,都會造成逆向歧視,亦會製造出社會上一群比起大眾更平等的人士(比較名著 “Animal Farm” 的名句 “some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的不公平現象!更甚者,性解放和同志運動gay activism的擴張已造成對傳統婚姻和家庭的威脅和衝擊;而對同性戀只許讚同,不許反對的規範,實已導致另一種霸權的出現!我們認同湯漢主教今年聖誕文告中所說,香港需保障穩定的婚姻及和諧的家庭生活,所以各界應維護一男一女的婚姻,政府亦應制定和執行家庭友善政策。

1.6         當然,就不斷擴展中的問題,特別是那些會危害或擾亂香港的事情,如外傭居安權官司,雙非孕婦、樓價因過度投機而飊升,以至是漸趨失控的水貨客問題等,我們祈望有關當局能當機立斷,透過現有和有效的法律和施政渠道,盡快解決問題,以免問題變壞失控,介時必事倍功半,甚至會造成社會混亂!

1.7        本會認為在穩健理財的原則上,政府應做好扶貧助弱,並針對本地的處境和特性來促進社會和諧,以至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並達至少有所養、壯有所用,老有所依的願景;社會亦能平穩健康地發展。

(二)   本會的具體建議

2.1  本會認同就政府就2013年施政報告及2013-14年財政預算公眾諮詢中所指出的世界經濟形勢,即全球經濟仍面對相當大的下行風險,雖然本地消費增長、旅客開支持續增長,以及基建工程開支為本港經濟帶來一定支持,但作為細小而開放的經濟體,香港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總括而言,2012年餘下時間及明年的經濟前景仍充滿挑戰。香港整體要對經濟下行風險保持警覺及作好準備,以應付未來可能出現的衝擊。所以,本會希望見到政府和相關官員能展示出其智和遠見,並能制定出一套未雨綢繆的政策,以有效和堅定的措施來推行仁政。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有關當局不防參考諸如近年一些國家和地區所採用的「逆向操作」方法和新加坡政府對外資和本地資金以致是社會資源的二分處理;例如她為國民而設的組屋制度,對商業和本地住房市場分類發展,以致外人和本地人進入賭場分類收費等,或許都有適用本港的地方。

2.2  政府既然明白先進經濟體因經濟表現不振和結構性問題根深柢固,會在一段長時間內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慎防全球流動資金持續過剩和資金流向一旦逆轉可能造成的干擾,對本港經濟以及金融和資產市場帶來的風險,本會希望有關當局能具體及早地定出適時的應變方法,亦要同時把政策合理和及時地公佈,好讓市民有所知識和準備。當然,有關當局亦要同時對民市作出相關的危機教育及宣傳等,以防患未然。

2.3  雖然通脹率自2012年以來有大致回落的跡象,但本地勞工的薪金變化卻未能追上通賬數字,實質上,市民整體收入的購買力正在下降,特別是樓價、租金和交通費等項目急升,都造成明顯的生活壓力和導致生活質素的下降,這對於低下以至中產階層都是不利的。加上我們越來越要依賴毗鄰的大陸,而港幣又因與美元掛鉤而貶值,在在都加重了市民的負擔,所以有關當局除了一般的通賬數字外,實應以前瞻的防患未然眼光來研究本港所面對通賬隱憂的危害例如訂定一套能監測本港居民的安居指標參考它們來制定政策和措施,以調節和提升本地居民對生活和政府施政的滿意度,祈能做到減少貧富兩極化和安定人心的效用。

2.4  我們同意作為一個規模小而開放的經濟體,香港難獨善其身。除了要把握亞洲區內日益增強的經濟實力,促進與海外的聯繫,以鞏固香港作為環球金融中心外,本會認為政府實應大力推行對港商和港人進入內地經商、工作和學習的支援。這類支援應針對本港與內地有較大差異的層面,例如法制、公民意識、營商環境以致是醫療結構等,本會希望有關當局能發揮有效和良好的協調角色,並應鼓勵和推動兩地訂定互利互補的協議和措施,好讓港人港資能得到合理的保障和看待,並能發揮互惠互利的良性互動。

2.5  本港人口不斷老化,本會認同要累積財政儲備,以應付人口結構轉變所帶來的財政壓力。為應付人口老化所帶來的財政壓力,可按需要提升合理的儲備,但過程亦要公開和循序漸進,以免過早把可用資金鎖死。俗語說得好:「養兒防老、積殼防饑。」要應對社會人口老化,我們同時要注重鼓勵生育和培育人才;事實上,香港之主要資源基本上是人才,正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天香港對雙職夫婦及家庭之支援有限,加上工作壓力增加、教育制度煩亂,已構成對家長、教師及學生們的重擔,加上近年社會無休止的抗爭和分裂,實在是添煩添亂。所以,本會認為政府和有關當局實應徹底檢討失誤,以免變相令到有志作育英材的老師和護家愛港的家長大為興嘆!

2.6  儒家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在是至理名言,今天香港的教育制度,除了紊亂,還有點藥石亂投的味道,香港回歸前的政策朝令夕改是一例。現試舉廢除小學升中試,試圖減低小學生的工課為一例,可惜事與願違,例如2012教協會透過TSA問卷調查及焦點小組訪談,發現TSA已異化為高風險的「評核怪獸」,令整個小學階段都籠罩在壓力和操練之中,學生、教師及家長均為TSA疲於奔命,比起1978年廢除的升中試和2000年廢除的學能測驗(當時操練只限於小學六年級,最多只是五六兩個年級),TSA的影響更為長期和嚴重!

2.7  回歸後的母語教育政策、以至近期的硬性規定通識科為必修科等政策,都是好心做壞事,給人的印象,就是一班愛好在會議室和案頭作業的高官和相關政策委員們,不作認真的科學辯證,囫圇吞棗和東拉西湊地把一些「高、大、空」的理念強制落實於教改方案中,又缺乏認真的跟進和檢討,便導致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的無所適從及疲於奔命!結果呢?不是造成混亂,就是製造更多的失敗者或是憤怒青年,近年青少年的反政府情緒普遍,有一定的成因是來自這種混亂的教育制度!有趣地,政府近年的教育經費,又是有增無減!我們真要問一問:「有關當局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抑或是愛搬石頭擲自己的腳呢?」

2.8  各位尊敬的領袖們,我們懇切呼求你們,凡事都得從大處著想,相信大家都不會反對安居樂業的訴求,我們亦不反對香港要按著世界的轉變而作出調整,只是切勿囫圇吞棗地把外地﹝特別是西方的一套﹞強加於香港!我們明白有人害怕共產主義﹝或是由於理念、或是歷史﹞而強烈反對把國內的因素注入香港,但為何有不少自命愛港和先進的議員,亦不顧民情把西方的一套硬搬過來呢?我們更呼籲香港政府的領袖們,不要為邀功而妄作主張,把香港攪壞,否則港人就難以安居樂業了

(三)   本會的其他意見

3.1        本會認為社會和諧是安居樂業之本,有關方面應採取一承先啟後的做法,以科學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來找出和確認現社會諸多爭端的主因,並對症下藥,作出適時及有效的疏解措施;而實踐的步伐,應是穩中求進,疏導矛盾。唯有在安穩的大環境下,市民才能安居樂業。

3.2        根據港大和中大的民意調查,現時市民對政府的信賴程度實在偏低,所以我們希望特首和他的領導班子要謹慎施政,重建信心。本會尊重一國兩制,亦感激祖國對香港的厚待,讓我們可以高度自治,正是互讓互諒,求同存異。可惜的是,近年香港的政經發展,都轉趨激進化,使到社會出現明顯和嚴重的撕裂!

3.3        預防勝於治療,政府應制訂一套對家庭、德育的友善政策,以推動社會以實際及正面的行動,如透過針對性的扶貧措施、講求實效的教育方案、家校合作和其他維護家庭的組織/網絡等來促進安居樂業和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願景,並努力維護良好法治、公義和自由的基礎,與社會各界溝通協調,務求同心同德,藉以提升香港社會的抗逆力和優勢;自然能強化市民的歸屬感。

3.4        當然,政府亦有責任與中央協商合作,以維護一國兩制和香港與國家良性互動的勢頭。我們亦期望這良性互動的機制能廣及民間層面,好讓我們的下一代能作個堂堂正正的中國公民。

(四)   總結

4.1        本會相信梁振英特首和他的領導班子是有心為香港服務,以能推動和維護香港的穩定發展,我們亦同時明白現任領導班子的整民望有明顯的改善空間,為此,我們呼籲政府和各界能多作良性溝通,特別是政府方面,要多蒐集民生民情的實況,善用他們的權力和資源來疏解矛盾,並為香港持續健康發展立下根基。

4.2        有關當局要注意現時的系統風險,包括財政、公務員系統、行政和立法會的良性互動,以至施政效能等限制,凡事謹慎施政,以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心。所以,特首和領導班子、行政會議員等對外言論實要小心和檢點,切勿隨便發放一些容易令人誤會或是無理的一面倒言論,例如有行政會成員隨便的指責反對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人士就是保守和食古不化等侮辱性言論,須知道社會能夠和諧安穩,實在需要一個健康和安穩的局面,在未能大同的條件下,囫圇吞棗地要求香港事事倣效西方,往往是禍患的根源。本會成員樂意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和以香港整體福祉為依歸,與各方協商解決問題,相信眾志成城,凡事都有一個平和及理性的解決方法。

此致
特首辦公室﹝煩交梁振英先生﹞
愛護家庭家長協會 會長 黎浩華 上

Friday, November 9, 2012

同志平權真的不會影響現存社會的家庭建制和幸福嗎?

首位支持同性婚姻的總統奧巴馬在日前重新當選,這不是一個意外,然而,香港人很多都不知道原來在今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同時有所謂74號公投﹝Referendum74﹞在幾個美國州份﹝state﹞被通過,74號公投主要的訴求是把原先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改寫為任何2個成年人的婚姻結合,即婚姻不再是傳統而是變得包括有同性婚姻、變性婚姻等模式。

今天香港的同運人士(gay movement campaigners)大概是步西歐的後塵,藉著平等和人權的訴求而要求為性傾向歧視(sexual 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立法,正如西歐的前科,他們會一步一步的把要求提高,但首要是把性傾向作為一種必然的人權,透過平等機會的概念寫進法典,如此一來,在法治的社會裏﹝如香港﹞,便可透過不同案例 (legal precedence) 的確立或法例的不時更新,把同性結合與傳統婚姻看齊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體現!為了這個目的,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終會被沖淡成為任何2個成年人的結合,而家庭亦變得不再只有爸爸和媽媽的婚姻組合,而是變為各式各樣的2個成年人的組合﹝例如2個爸爸、2個媽媽等﹞。

不幸的是,同志運動跟性解放運動和泛性別主義(pansexuality)是結連的,所以西方有所謂 LGBTO (即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者、變性者及其他性向者)的倡導者,這一結連在所謂人權和平等的大原則下亦是必然的,例如若女同志可結婚,那麼男同志為何不可,如此類推,大家不難想像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開放,將來人類社會不難看到一個非常自由的 「婚姻」模式,當然屆時婚姻的重要性大概已面目全非了!

在傳統婚姻都充滿張力的今天,例如近年結婚及離婚數字的比例約為10:3,如果把結婚數字局限於初婚者﹝即再婚者不計的話﹞,則每年初婚跟離婚數字的比例約是2:1!人所共知,香港的包二奶問題也不少,如此種種,不單只「以後王子和公主便快快樂樂地活下去」的故事不再,就連一般人對婚姻的期望亦會大大減低,所以,本人可以斷言,若同性婚姻在香港被法律認可的話,屆時本地婚姻的整體表現大概亦好不了那裏呢!正如阿C的文章同性戀運動的另一面所言:「同運份子要的不是婚姻,而是得到法律認可,然後強力推行,把好同(pro-gay)觀念強加於社會中的團體及政治機構上。」

今次在何秀蘭議員於本月8日動議推動政府要就同志平權的議題進行公眾諮詢一事,尚幸不被通過,否則,所謂性傾向歧視立法就很有可能在短期內通過,一旦如此,開往同性婚姻的直通車亦會自然啟動。小弟謹希望社會各界,若認同要維護和支持香港社會的健康和平穩發展的話,就要謹慎行事,而政府亦應多作研究,以便在維護一些小眾權益的同時,切密輕易破壞行之已久和有效的建制,否則香港市民都要嘗到當中的苦果呢!

黎民

Wednesday, October 24, 2012

來函照登:同性戀運動的另一面

看到《新聞週刊》Newsweek以奧巴馬為首位「同志」﹝即支持同性婚姻也﹞總統做封面時,想到以前它的另一篇報道。該文名為Tune in, Come out[1] ,講述同性戀運動進入美國各地學校的事。文中描述在校內設立同性戀學生組織,舉辦「出櫃日」,參加遊行等活動。單在麻省,這種組織已超過一百。在寬容風氣影響下,一些學生開始試驗探索同性或雙性戀行為,雙性戀幾乎變成新潮的事(原文用cool、chic、trendy等字形容),自認是雙性戀的學生有增加之勢,文中提及一位女學生一向自以為是女同性戀者,但後來發覺和男友拍拖很高興,她承認感到混淆。另一位少年同性戀者支援組織的領袖說少年人「不想困在一種行為內,自認雙性戀即是說你尚未肯定,這令你有一些自由。」這樣做也較輕鬆,「因為你還有『直』(異性戀)的部份。」

一名兒童身心發展教授說︰「少年人在這人生階段,關乎身份的各種問題都一齊出現。他們為了性別身份、職業身份、角色身份的問題努力找答案。他們其實在詢問︰『我是誰?』在這階段的少年人若受到同運份子影響,可大可小;輕者相信了他們的思想,成為支持者;重者容易變成有同性或雙性戀行為傾向,若他們真信了「天生、不能改變」之說,將一生留在這圈子內。

同運份子有大條道理要入學校︰「要教育學生不歧視、減少欺凌、學生有知的權利……若能使同性婚姻合法化,他們更是名正言順,有人會說︰「性傾向不是靠宣傳造成的,若宣傳有效,以前的社會宣傳異性戀,就不會有同性變者。」但以前也有很多同性變者和異性結婚生子,這是同運宣傳常見的內容,至少他們有異性行為。

無線電視(TVB)的《星期二檔案》曾有一集講未成年性行為,其中一位男受訪者曾和男同學有性行為,現在他已有女友,並向女方坦白,得到她原諒[2]。如果他聽信了所謂先天定型的話,他的人生很可能截然不同。我相信類似個案仍會不時重演,所以,隨便對成長中的少年人說「你是同性戀者」,不是太早便妄下定論了嗎?

文首的是十多年前的報道,今天的情況已變本加厲。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新教育法要求「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及所有宗教學校都要把好同(pro-gay)教育加入課程,否則是違法!請想想,一個奉行民主自由的政府竟要控制父母對子女的教育[3]!據麻省一個關注組織的領袖的文章"What same sex "marriage" has done to Massachusetts"所說︰自同性婚姻合法後,省內大中小學都不斷向學生灌輸好同思想,圖書館滿是同運出版物,有的更有色情內容,要小學生看King & King之類的繪本,變性人向學生現身說法,舉行各種支持LGBTO(Lesbian-Gay-Bisexual-Transgender-Other)的活動日和紀念日等。

曾有一名美國人父親要求學校在進行這課程之前讓他帶走孩子,他去向校方交涉時卻被警察拘捕,後來該父親與其他父母向法庭上訴,要求法庭判決學校要先通知父母帶走子女,以免他們受到影響;但法官拒絕,理由是同性婚姻已合法,學校有責任以正面態度講述同性戀的事例,不用通知父母和不用讓他們帶走子女。即使父母向校方投訴,校方也不理會甚至以敵意態度回應。(我們應問一下:是否所謂「無知、恐同」的父母就毋須尊重?)作者最後總結說「同性婚姻像個大槌挾著法律的力量懸在社會之上……。同運份子要的不是婚姻,而是得到法律認可,然後強力推行,把好同(pro-gay)觀念強加於社會中的團體及政治機構上。」[4] 同運衝擊教育的事例很多,在每個維護傳統婚姻的網站內都可找到。難道父母的唯一選擇就是接受「洗腦」?又不許質疑同運?這不是「一言堂」嗎?

支持同性婚姻的人都避而不談由好同教育所引申的逆向歧視或「天生論」的問題。以前《新聞》和《時代》週刊報道相關議題時總會有正反觀點,文首那種可能對同運有爭議的報道也可出街。但如今我看到的都是表面化的報道,報喜不報憂,即使好同教育引起很多爭論,很多亞洲讀者都沒法從主流時事雜誌中看到另一面的事實。大傳媒、專家們幾乎都有政治立場和偏見,APA(美國精神科或心理學協會的簡稱)內有同運份子的強大勢力[5]。讀者(尤其是教師、父母)只有努力尋找資訊,準備應付未來的難關。希望更多人敢去向大眾說出另一面的事實和真話。

阿C

參考:
1. Newsweek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2. 〈未滿十六〉,《星期二檔案》二○一二年一月三日。
3. 《國度復興報》二○一二年三月十一日,lifesite.com
4. http://massresistance.com/docs/marriage/effects_of_ssm.html;http://torahdec.org/FatAPA.aspx ;
www.massresistance.com 首頁右邊。有人說它是仇恨組織。但若他所說是事實,不應因人廢言,指它是仇恨組織的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也被人指是左派,它從不指斥激進同運組織是「仇恨組織」(http://americansfortruth.com/issues/southern-poverty-law-center-splc/),上文作者與一批猶太教人士及精神健康界別的專家聯署反對同運(www.torahdec.org)其中引述APA的文件說雖然它不再將同性戀列作精神病,但並非說它是正常及與異性戀同等。
5. 請看拙文〈從蘇穎智牧師的信談起〉及其附註。

Sunday, September 9, 2012

請為維護正面和傳統的家庭價值投下你神聖的一票

各位好友:

由香港性文化學會,明光社及維護家庭基金發出的問卷得知,今年的立法會候選人中全情及部分支持護家價值的比例明顯較往屆偏低,情況可算緊急,故懇請各位盡上你們的本份,認真選出支持護家價值的候選人,希望來屆立法會中能多些正面護家代言人及幫助香港穩健向前邁進的立法會議員!

問卷調查和相關的訊息詳見:http://2012familyvotersguide.weebly.com/

在該網站中你可以點擊進入相關的分區,例如,以下是新界東選情形勢的概要:


謹祝香港能選出真心為香港的平穩、健康和有秩序發展的好議員。

護家協會 上

Saturday, July 21, 2012

Please give our children the proper choice to a straight and honorable life

Dear Sir/Madam,

Office Depot's support for the "Born this way" campaign is terribly irresponsible and biased.

There is NO credible evidence that people are born gay. Homosexuality is an unfortunate and dangerous choice, and has been proven to lead to a litany of health hazards to not only the individuals but also the society as a whole. Most notably, it threatens the integrity and well-being of the one man and one woman marriage institution. As a result, our modern families are now breaking apart and become vulnerable and fragile to many undesirable circumstances.

By backing such a biased social agenda, Office Depot is deceiving United States and the western world's young people into accepting a lifestyle that has proven to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becoming victims to HIV, alcohol, drug abuse, depression and even suicide.

I urge Office Depot to drop this campaign and leave the raising of children to their parents.

Sincerely
Howard Lai,
President, Parents for The Family Association.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本會對如何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的意見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對應否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正進行諮詢;其背景是香港法改會 於2005年3月發表了「子女管養權及探視權報告書」。該報告書的建議重點,是當局應以立法形式推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取代現行家事法下的管養及探視安排。當中強調父母雙方對子女的持續責任(而非他們的權利);以及父母雙方身為父母的責任應該一直維持到子女成年為止,不應因離婚而終止。

父母對子女要負責這一原則是對的,因為父母有權選擇是否生養子女,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基礎上,夫婦和親子關係是維繫社會發展和穩定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不過,我們並不同意所謂以責任取代權利的見解,因為權利與責任﹝義務﹞是一個銀元的兩面,二者不可分割。「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的推行必定要基於權利和責任的平衡上,正如聖經說的「多給誰,就向誰多要。」或俗語說的「有權必有責」,總不能有責而無權,這不但違反常理,更違反人性!

在缺乏一法理或公認的婚姻基礎上,一男一女的成年人組合是不能自然成為某一孩子的父母,除非該一男一女透過自然交配而生出相關的孩子。當然,現行法律亦允許不育夫婦透過領養而成為某一孩子的父母。所以,「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的衡量以至推行應以權利和義務為基礎,並基於家庭和婚姻為考慮,力求促進家庭幸福、強化夫婦和子女關係及子女的健康成長為目的而界定。

香港是一個高自由度的社會。事實上,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社會,近年我們跟中國大陸的交往更日見頻繁,而兩地的婚姻和類似婚姻﹝如同居﹞的關係亦日見加增,這一趨勢明顯地增加了以香港為根基的婚姻和家庭的複雜性和張力。

從傳統和文化而言,香港基本上是一個華人社會,我們的婚姻與家庭觀念主要承襲於儒家思想和其價值觀,對於婚姻和家庭,其中一個理想的訴求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身體髮膚,父母所授」則指出子女是父母所出,亦是父母所有。從這一角度而言,父母除了對其子女有擁有權,亦同時要承擔養育的責任。當中的權利與責任﹝義務﹞是社會共識,一般不需法律明文的規範;若要透法律來規範當中權責的界定和平衡,實非妙法,往往適得其反。

就現時本港的家庭和婚姻狀況出發,並以促進家庭幸福、強化夫妻和子女關係以至子女的健康為考量,本會亦不贊同以立法形式來規管「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相關之管養令或探視權等做法,雖然我們基本上認同「共同父母責任模式」的概念,但認為其推行不應主要交由法院規管,更不宜在現存的婚姻和家庭張力中透過修訂法例來推廣。否則,不是畫蛇添足,就是囫圇吞棗了。

正是「清官難審家庭事」,亦有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若真要透過立法來規管共同父母責任等法改會建議,我們要明白相關法例是屬民事訴訟範疇,民事訴訟往往是所費不菲,甚至是費時失事。在華人社會裏普遍有「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所以,很多家庭糾紛以至離婚個案都是在無可藥救時才被揭發出來或被訴諸法律。有關當局實應多從源頭著想,採取一預防勝於治療,及強化家庭幸福,堅固親子關係和促進社會和諧為基本政策,並投放以足夠的資源來改善和鞏固本港的婚姻和家庭現況,例如引入自願參與的盟約婚姻﹝Covenant Marriage﹞制度。

事實上,法改會的建議很易變成好心做壞事,例如現時夫婦離異個案中,據了解有不少暴力個案,修例恐怕只會令至相關爭執和暴力事件火上加油!相關的子女很易成為「禍心」,可能導致更多的家庭爭執,甚至會產生更多「家暴」問題。

本會認為婚姻以至大多數家庭問題都跟相關的夫婦中出現了未能「修身齊家」的問題相關,例如他們對婚姻的價值和莊嚴性十分模糊,又或本著人有我有,甚至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來結合,不但對伴侶缺乏承擔,就連對子女的養育亦得過且過,在環境和遭遇不濟時,便很易鬧離婚,他們的子女自然地變為被動受害人。

另一方面,家庭瑣事往往涉及近親的情與義,在法理以外,常會牽涉到一個家庭的歷史、「禁忌」、私隱和權責形態等元素,若以過份生硬的手法處理,恐會帶出更多的家庭糾紛和暴力問題。

預防勝於治療,離婚以至家暴等問題,總會破壞正常的家庭。就嚴重的家暴事件而言,本會認為政府應以現存其他刑事條例來作出規管和檢控,但因離異而導致的子女管養等問題,則法庭的規範只能生硬地發出某一種命令和權限,例如單獨、分開或共同管養權(Sole, split or joint Custody)。 若相關命令缺乏有效的跟進和支援,則恐怕其後果跟現時法庭判令的贍養費安排情況相若,只是紙上談兵,寥勝於無而已。

除了現時透過家事法庭﹝Family Law Courts﹞來處理離婚和養育子女等問題,政府應立即成立一家事調解中心,由受過訓練的社工或專業人士負責,為當事人進行調解。調解中心亦應常設起碼一位法律顧問,以便解答相關的法律問題。這樣一來,有關離異夫婦可以避免對簿公堂,而相對地可較輕鬆和省錢的方法來解決糾紛,亦較容易達至一雙方都接受的解案。同時,相關家事法庭亦可減輕其審理工作量,以便騰出更多空間來加快處理較嚴重的案件。

若調解失敗,案件可轉介法庭跟進和審理,若離異父母雙方都想親自照顧子女,與子女一起生活,法庭可按現時常規和程序來作出頒令。其實在發出頒令前,法官亦可要求與訟雙方尋求另一專業意見﹝如專業調解員和法律顧問等﹞,以協助雙方達成共識,亦可強化法庭頒令的情理基礎。

從預防的角度,有關當局可考慮引進如自願參與的「盟約婚姻」制度,加以向有需要的人士提供輔導和定期跟進,以減少離異和家暴的個案。另外,離異者在離婚的首年要定期面見家庭或婚姻輔導員,以協助和評估雙方協議或法庭頒令的落實。

若社會的形勢使到相應的立法或修訂有其逼切性的話,在立法或修訂之前,有關當局應以先易後難的方針,循序漸進地按實際需要引進或修訂相關法例,以一衡平利益原則來作出取捨,切勿一刀切或依樣畫葫蘆地把所謂外國﹝特別是西方社會﹞的法例硬套於本港處境上。


護家協會啟

(註:本會給立法會意見書的全文見http://www.legco.gov.hk/yr11-12/chinese/panels/ws/papers/ws0225cb2-1187-2-c.pdf )

衡平利益原則(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Benefits)

我們常常聽到市民要求政府要對某一事情作出有效和合理的規管,但何謂有效和合理的規管呢?我們認為其中的主要考慮應取決於相關規管是否建基於締造和維護對社會有益的措施、環境或資源等;此外,政府亦應主動規管一些會防礙、危害以至侵害社會安寧或其成員安居樂業的行為、言論以及其他舉措。

我們把當中的原則簡約稱為「衡平利益原則」(The Principle of Balance of Benefits);簡言之,有關當局在決定是否作出相關的政策或措施時,必要考慮其對社會大眾的利害得失,並與之跟不作出相關政策和措施的做法作一對比,以得著一合理和恰切的平衡;又得對相關的效用作出適時和應有的跟進。

以上的原則亦常見於各國的施政中,例如例如傳媒自由不能凌駕國家安全,一個商業機構的自由不能導致壟斷﹝monopoly﹞等。事實上,美國作為西方自由民主的表表者,在911後對電子媒體訊息內容的截查作出了即時的強化和監控,其做法明顯是平衡了國家安全相對於無限制的網絡訊息流通之利弊而作出的。另一例是針對反恐而明顯強化了的民航安全措施,以至今天要乘搭飛機往美國的人士,連一瓶水亦不能帶上飛機,就是平衡和防止有人可能把流質炸藥帶上飛機的風險。

護家協會啟

Monday, February 13, 2012

關於《傳媒辨識教育及含不雅內容的免費報章》的意見書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於本年214日召開關於《傳媒辨識教育及含不雅內容的免費報章》的聯席會議,該會議事緣早前於2011年9月有家教會及家長團體等抗議本地免費報章「爽報」內容淫穢及不雅所引發。所以,該會議應為一次跟進會議。本會相信有關之委員會在聽取民意後,會向政府政策局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和措施,以履行他們反映民意和監督政府的職責。

本會的宗旨是「愛護家庭,建設社會」,我們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所以家庭與社會的福祉是唇齒相依的,若家庭被破壞,社會亦會唇亡齒寒。由於是次聯席會議是因為有本地團體抗議爽報內容淫穢和不雅而起,所以我們會先陳述一下對相關事件的觀點。

現時很多本地中文報刊的副刊和娛樂版內容有越來越出軌和誇耀色情的傾向,當中很多品味低俗,與風月版無異。不幸地這些報刋常常會被放置於公共和各學校的圖書館中,很易讓兒童及青少年接觸和閱覽。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容易被影響及誤導。作為家長及教師我們,實責無旁貸,只好挺身而出來關注問題,一方面要多了解現時報刊的內容和它們的影響,另一方面亦應盡力向有關當局反映和投訴,以便報章的不良內容可以得到改善,若有屢勸不改者,我們建議圖書館方應起碼把類似的風月版抽起,甚至改用其他內容較健康的報刊。

壹傳媒在2011年9月中推出免費報紙《爽報》,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在短短一星期已接獲超過100宗有關《爽報》內容不雅、淫褻、暴力及鼓吹賭博的投訴,之後有超過20則相關內容為不雅物品。該報在某程度上是秉承了《蘋果日報》、《壹週刊》、《壹本便利》的「前衛」風格,色情資訊充斥,內裏亦有誇張和不良的報導手法,加上它是一份免費報刊,據說流通量很高;明顯地,免費派發比起要付費的報刊,其受納程度必然大大提高。所以,很多青少年以至成年人是在毫無選擇意識下接過報刊來觀看閱讀。該報的一些內容更可以在智能手機上收聽和收看,這亦突顯了現代科技已漸被廣泛應用,而與互聯網一脈相承的電子媒體資訊,亦不斷興起,甚至有取代傳統傳媒的趨勢!

在爽報創刊後一至兩天,多個團體﹝家教會、家長會、教育人員協會和區議員等﹞分別出來抗議表達意見,後來《爽報》亦作出了一些「讓步」,例如願意抽起了「爽女郎」報告天氣和爽通勝,「情色」的色情小說亦較收斂。

從上述個案,我們看到家長教師群體實應對社會歪風積極表逹意見,並作出監察和舉報,這會達致改善的效果,若再配合報刊的廣告客戶合作,減少以至抽起相閞廣告,更可從經濟誘因來促使相關報刊改善,促使相關報刊面對其社會責任,並能強化民間對一般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

本會再次強調,我們尊重各報刊的辦報宗旨和編輯自主,亦明白在本地市場主導和資本主義的社會裏,賺錢仍然是絕大多數企業的目標。我們同時希望各有關機構能認真承擔其社會責任,以至能締造一個既和諧又能穩健發展的社會,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不但是儒家的原則,亦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準繩。事實上,近年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閉、龐氏騙案﹝Ponzi Scheme﹞以至是對反壟斷和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的呼聲,都明顯指出和印證了一個公義與能持續發展的社會是極之需要一套健康的道德標準,而一些只講求眼前短利的做法,最終都會帶來對社會大眾的禍害!

當然,最有效的監察和規範,總離不開有關當局的政策、立法和相關的主動行政措施。若果有關當局只能秉承「多做多錯…不做無錯」的負面和“懶洋洋”(laissez faire)態度,常常都只知作出被動(reactive)的反應,若不是官僚因循,便是懶散失責,只會造成社會的更多矛盾,亦會導致更多的民間不滿和反對聲音,本會在此懇切呼籲為政者應當仁不讓,發揮及承擔其社會領袖角色和精神,以整體福祉,防微杜漸及防患未然的方針來締造一個能令市民安居樂業,又能保障家庭幸福和萬眾一心來共同建設的香港!

本港家庭現存的問題和壓力

根據近年的多個獨立調查結果,都指出發現時香港家庭都存在著顯著的壓力和親子教養問題,例如中文大學2009年1月發表的一項調查發現,不少家長教導子女時,均感到壓力大,尤其是單親及貧困家庭;另外,根據社聯的調查,香港家庭團結指數由2006年的-535,進一步下跌至2008年的-906,離婚率不斷上升、家庭和青年問題日趨嚴重。

本會認同「修身齊家」的原則,亦呼籲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應積極透過對家庭發展正向的家庭價值,不斷鼓勵家人增強彼此間的關係,和提高他們應付和處理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以提升家庭的功能和抗逆力,以達致預防家庭問題出現的目的。良好的互助網絡也可有效提昇家庭功能,相關社會服務機構可以加強宣傳和教育工作,舉辦活動讓居民之間可多作交流,互相扶持,分享大家處理管教及其他家庭處境的經驗,彼此學習。

可惜,現時社會的氛圍過度強調個人權利和自由,並有意無意地把一些積極以至基礎的家庭價值壓下去,例如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之必然性受到質疑,一生一世的夫妻關係常被「想做就去做」和「合則來、不合則去」的觀念所沖擊。除了近年離婚率不斷升高外,關於色情,濫交和不道德的違法行為和個案亦明顯的增加。

我們同意家長對其子女有明顯的教養責在,但當家長行使其職責時,卻處處碰到無形的限制,例如在教育局推行校際防止吸毒和濫藥的驗毒計劃時,就有一群社運人士出來反對,連當時的私隱專員吳彬先生都突然高調介入,警告相關的驗毒計劃可能侵犯青少年的私隱,最終有關當局只好讓步,推出了個大打折扣的自願性學生驗毒計劃。跟一些關注團體所做的調查結困恰恰相反,該計劃至今未有學童被驗出有濫藥或吸毒情況。這除了顯示現時個人權利和自由﹝包括行差踏錯的事﹞都被捧到高天,而家庭健康和幸福則撇在一旁。

以上種種令人憂慮跡象,都印證了近年香港家庭所面對的問題壓力很大,處境實在是堪虞。在這個背影中,社會大眾,特別是各方企業經營者,都應同心協力去為家庭減壓,亦應負上其應有的公民和社會責任。可惜的是,香港直至今天仍是個經濟掛帥的攻利社會,在所謂小政府大市場的導向中,我們看不到有關當局認真推行提升和維護家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政府反而變得十分被動,凡事都要社會人士出來抗議或抗爭,才會較積極的回應。

今次家長和社會各界抗議爽報事件,其實亦是一個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若果家長教師們再忍氣吞聲的話,則類似爽報在創刊時的不良不雅內容,必然因為惡性競爭而氾濫,這就是「劣幣逐良幣」的道理。時實上,在爽報以外,我們亦注意到有其他刋物,都是為了利錢而不斷刋登不良和不雅的內容,這包括自稱為銷量最高的報刊,亦包括一些針對青少年讀者的期刊。

在前述的處境下,試問家長老師們那有不擔心,而相關的行為以至思想問題亦正在社會中擴張,真叫有心維護家庭良性發展和作育英材的人心唏噓,亦時感有心無力!最重要者,亦是家庭與社會有著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的關係,這亦是本會強調修身齊家的一個核心信念。

本會相關訴求

本會要求為政者要多多體諒今天社會中的多種壓力和矛盾,應以當仁不讓,發揮及承擔其社會領袖角色和精神,以整體福祉,防微杜漸及防患未然的方針來締造一個令市民安居樂業,又能保障家庭幸福和萬眾一心來共同建設的香港!

政府起碼要認真做好把關工夫,如盡快展開色情和淫褻資訊對本港市民所造成的禍害作出有代表性的研究,盡快提升或制定相關的規管法例和措施,對不良刊物要嚴加規管,以杜絕其對青少年之禍害。同一時間,有關當局應積極推廣正面的家庭價值教育,並對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合適的支援和鼓勵措施,以求達至強化夫婦和親子關係,好得到「修、齊、治、平」的果效,這亦有利於解決一些所謂深層次的矛盾,並造就香港社會的和諧。

政府應該明白整全和健康的家庭是社會幸福和建設的基礎,亦應明白和體諒今天大多數家長和家庭所面對的問題和壓力,對現代媒體和網絡資訊的興起,有關當局亦是責無旁貸,應及早研究和作出相應的策略調整,法例上的配合和資源投放,以至能去蕪存菁,使到相關技術和資訊能被妥善運用,並應盡早堵塞現存的所謂“無王管”的網絡漏洞。

護家協會啟


﹝註:本會的書面意見全文見於相關立法會網頁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向立法會投訴《近年關於立法會的粗暴問題》

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立法會秘書處公共申訴辦事處
投訴《近年關於立法會的粗暴問題》

愛護家庭家長協會﹝護家協會﹞的宗旨是「愛護家庭,建設社會」,我們認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所以家庭與社會的福祉是息息相關的。故此,凡有益於家庭和諧和建設社會的事,本會都會贊成,反之則反對。

本會注意到立法會早在2009年2月25日財政司長曾俊華先生在立法會宣讀他的財政預算案時,當時社民連的3名立法會議員,先後走上前推跌擺放講稿的木架,並且企圖搶去講稿,更怒擲香蕉,令會議要暫停,造成很大滋擾,並給社會大眾一個很壞的榜樣和訊息!很不幸地,這一風氣近年有變本加厲的傾向,例如今天﹝2012年2月1日﹞在立法會會議開始前一刻,梁國雄議員在座位放出一個橙色、掛上布條的汽球,造成滋擾,這似乎是他慣性的“先擲物,後收工”之舉動。事實上,上述3位議員都時不時因其言行超越立法會的常規而被逐離場,有時他們甚至會有粗暴言行以至作出無理人身攻擊,其影響所及,豈止禍及立法會。

護家協會在此強調,我們尊重合理以至激烈的辯論,因為這是民主政制所難以避免的。然而,我們強烈反對和譴責無意義和粗暴的議會「舉動」!我們亦注意到黃成智議員日前(本年1月18日)於旺角街頭,在眾目睽睽下,竟然被一狂徒襲擊!雖然傷勢較輕,事態實在嚴重,因為這事件突顯了本港存在以暴力解決問題的隱憂,其對像更針對公職人員和民意代表,實質上是對本港法治精神的衝擊,亦是對選民的一種侮辱!

若果我們容忍這種劣行滋長,而置之不理,恐怕只會助長流氓與暴力漫延,所以我們懇切呼籲立法會主席曾鈺成議員不單要在會中維持秩序,更要與有關當局﹝官員及議員等﹞早日優化立法會之常規,並應以實際行動來表明立法會是一莊嚴機關,絕對不容許議會粗鄙和暴力化,我們深信唯有通過非暴力及講道理的民主議政,香港公義才能彰顯,社會才能健康及和諧地發展。此致
立法會公共申訴辦事處﹝煩交曾鈺成主席﹞

護家協會 上
二零一二年二月一日

Monday, January 30, 2012

懇請政府正視精神病友問題

驚聞上水彩園邨一名涉及6宗家庭暴力案的男子,今早﹝1月30日﹞用菜刀斬殺大廈的男保安員,我們對不幸殉職57歲李先生的家人致以深切的哀悼和慰問。據傳媒報導,疑兇是一名精神病友,而事發當日凌晨約4時許疑兇的兒子曾陪同父親到北區醫院求醫,而當值醫生只開了一些止咳藥給疑兇便把他們請回。

各位市民可能還記起於2010年5月一名葵盛東邨的精神病人手持軍刀,在邨內追斬多人,釀成2死3傷慘劇。醫管局事發後成立專責委員會,檢討整體精神科病人的處理及跟進,同時提出改善社區支援措施的建議。其實,類似事件近年亦時有發生,但有關當局除了賊過興兵地作出甚麼甚麼檢討外,至今針對性的設施及資源安排,都大概是只聞樓梯響,不見真人來!

我們謹此呼籲有關當局要盡快實踐他們對社會的承諾及責任,切實推行相關的社區和醫護支援精神病友的措施,以免再有冤案和慘劇發生,否則,有關官員只會難辭其咎,而社會的怨氣亦會增加。

護家協會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