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4, 2009

護家協會回覆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的查詢

(一) 為何護家協會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

1.1 本會的宗旨是「愛護家庭,建設社會」,由是,凡本會認為能達至上述果效的措施,皆會支持;相反地,若本會認為某一措施不能達至、甚或抵觸上述宗旨者,都會反對或不表讚同。


1.2 正如《世界人權宣言》第16條清楚地宣告:「家庭是天然的和基本的社會單元,並應受到社會和國家的保護。」我們認為家庭與社會的福祉是息息相關的,政府是有不可推卻的責任和義務來維護傳統家庭的健康和穩健發展。


1.3 本會注意到香港目前的家庭狀況為例,離婚率不斷按年遞增如下表:


另外,女性單親人士數目由一九九一年的23,059人大幅增加至二零零六年的57,613人,而男性單親人士數目亦由一九九一年的11,479人增至二零零六年的14,713人。喪偶及離婚/分居人數由一九八六年的346,700人增至二零零八年的580,200人,她/他們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近年亦有所增加。至於再婚數字,其中一方或雙方屬再婚的數目由一九八六年的3,333宗明顯上升至二零零六年的16,890宗,然後下降至二零零八年的14,492宗。在二零零八年的登記結婚數目中,31%為其中一方或雙方屬再婚,而一九八六年相對的數字只是8%。所以,我們認為現時傳統家庭所受到沖擊和威脅已經很大!這一現象,不單只在香港,在很多所謂性開放的國家,如美國,亦是十分嚴峻,例如根據最近的美國統計顯示,在婚前同居的夫婦離婚率比沒有同居的夫婦高出兩倍!


1.4 本會對婚姻的莊嚴性十分尊重,故此反對以同居以至「同性婚姻」﹝現時香港尚未在法律上認許同性婚姻﹞來取代或沖淡正規的婚姻。我們對現今香港有不少同志和性解放運動人士大力鼓吹要向性開放的西方社會看齊感到憂慮和遺憾;本會深信近年本港傳統家庭被沖擊和破壞的成因跟近年不斷上升的婚前性行為、同居、未婚媽媽以至同性戀等風氣是息息相關的。


1.5 從西歐社會所謂性開放地區的統計數字,我們亦很易看到現代的性解放、極端化的個人自由和平等的訴求,加上同志和性解放運動等已對傳統一男一女婚姻造成重大打擊,使傳統家庭正在瓦解,同時大大提升同居、單親﹝甚至多親﹞家庭、非婚生子女和配偶轉換(changing partners)等數字,我們相信,這一趨勢對當地社會正在構成一個長遠的負面影響。


1.6 基於以上理由,本會反對同性婚姻或相類似的公民伙伴關係,我們還相信同性性行為其實是會對參與者的身心帶來害處,因為同性轉換性伴侶﹝特別是男性﹞,往往較異性婚姻者多,而愛滋病擴散、性器官較易受損害和感染性病﹝例如陽具硬化﹞以至肛門鬆脫等現象都是對同性性行為和濫交的明顯警號。


(二) 補充:


2.1 有很多人認為同性戀是先天及由基因決定的,這一理解是很片面和尚未被證實的(參考:Homosexuality INNATE AND IMMUTABLE? )。


2.2 同性戀在人類社會不是甚麼新事物,古已有之,如中國古時「斷袖分桃」的故事,另外,聖經舊約中關於所多瑪﹝Sodom﹞和蛾摩拉(Gomorrah)二城市的故事 (創世記19章),聖經新約學者C.S. Keener亦指出,男同性戀愛在新約時期的希臘羅馬世界很普遍等;都引證了同性戀非近代才有的事實。


2.3 中國人對同性戀的處理基本上是以整體和諧與利益出發,求同存異;只要同性戀者不故意張揚或刻意挑釁,一般都是相安無事的。香港社會的情況亦大致如此。


2.4 據本人所知,同性戀者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異性對他們毫無性的吸引力;第二類是雙性戀者;第三類則是暫時﹝假性﹞的同性戀者,他們往往是處於一個相當長時間的單性友伴(如:監獄、學校)或抗拒異性戀的環境,因性需要而暫時採納同性戀生活,當環境回復正常後,他們就會恢復對異性的傾慕﹝更多資料可參考:同性戀﹞


2.5 把同性戀的權利無限上綱,而忽略社會和諧和整體的健康發展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例如今天人類對愛滋病仍是沒有徹底的治療方法,最流行的雞尾酒療法社會成本高昂。另外,現在青少年很多時因為煩悶、誤解和尋求新鮮刺激等原因,往往人云亦云,甚至有機構發現有少女朋輩因為要試驗一下自己是否同性戀而主動跟同性親密一下;導至暫時﹝假性﹞同性戀出現!這些都打擊了現有的家庭價值觀,甚至導致相關青少年日後在婚姻上的失誤和遺憾。


2.6 中國社會中往往因為經濟、家庭或習俗迷信等問題,而出現「結拜兄弟或姊妹」等現象,在廣東,男性結拜者常被稱為「契兄弟」,本來並沒有男同性戀的含意,到後來才演變成有了這個意思,而「契弟」也多了一個罵人的含意,用來指男寵、男妓或孌童。另外,據說湖南永州江永縣的女性盛行結拜為金蘭姊妹,當中大致有些發展出女同性戀關係,順德自梳女也常會結義金蘭,她們以姊妹相稱,通常會立誓終身不嫁,也有可能發展成一種同性戀關係,至於他們之間有沒有所謂同性間的性交行為,就不得而知了。


2.7 事實上,現代社會也有不少獨身的人士,他們在感情上以至生活上如何能克服獨身的困難,尚無一致的看法或措施廣受認可,對於那些甘願獨身或守節的人士,我們表達尊重和佩服;然而,如果他們需要同居友伴的的話,我們是不反對他們以同住﹝但不可有性行為﹞方式互相扶持﹝例如天主教會為退休神職人員提供的居住照顧﹞,因為這可解決一些現時社會資源/制度所未能有效處理的問題。

護家協會
公元2009年12月3日

English  Version of This Reply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