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曾特首:
您好!首先多謝您過去6年多的辛勞,為港打拼。在您準備發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之前,讓我首先祝 閣下政通人和,大功告成。請勿介意我要提一下本人以致是我的朋友都認為港府的施政實在有必要改善,特別是一些看上去是自討沒趣的事情!
我是黎民(筆名),現時是愛護家庭家長協會的會長─不是甚麼顯赫組織,我們只是一群土生土長,既愛香港又得跟現實打拼的普通市民;我們認定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單元,一個國家﹝社會﹞跟家的關係,真是唇齒相依,儒家所說的修身齊家治國,俗語所說的「家和萬事興」以至國破家亡等都握要地點出家與國的互動性呢。特首應注意到,今天本地家庭面對愈來愈多的挑戰和困難,例如夫婦關係﹝最新之統計顯示離婚率己是同年結婚率的40%﹞、子女教育、社會風氣之衝擊、貧富懸殊、工作壓力等等,都不經意地蠶食一夫一妻終生結合的婚姻和家庭制度;若這社會風氣不斷惡化下去,不單一夫一妻的制度會被排擠,整體社會亦要承受一個嚴重打擊與禍害。
香港雖然尚算富裕,但總是缺了些甚麼似的。是的,香港比起回歸前明顯是更加開放,更加民主﹝相信親身跨越回歸的成年市民都會同意﹞;可是,今天社會的吵鬧卻又是多了很多。坦白的說,以前差不多沒有人敢指罵港督的,今天在立法會內 閣下被指罵、被擲物已是家常便飯!所以有人認為若英國人能繼續管治香港或會更好,這當然是見仁見智;若香港真的繼續被英國管治,萬一歐債危機進一步惡化,對香港的衝擊真是難以想像!無論如何,居安思危不單單是歐美的事,本港面對未來的挑戰,亦不得不居安思危呢!
正如前特首董建華曾在於2001年港大90周年校慶致辭時提出的理念一般,港人都切望一個開明開放、唯才是尚、奉公忘私的治港團隊來管理以致帶領香港向前邁進,而 閣下正是這個團隊的領袖。我們認同您的「我要做好呢份工」宣言,但只做好呢份工明顯是不足的,因為作為領袖的,更要有遠見和組織能力,至少要能為香港未來幾年的發展訂定具體方向和方案﹝我們明白現時制度基本上是不利於政府跨屆政策的延續性﹞,又能有效依法施政,比如能有效協調您的管治團隊跟行政和立法會議的良性互動。
讓我也談談香港的核心價值,說實話,在英國管治時期,我未曾聽過官方的所謂核心價值﹝可能是我孤陋寡聞吧﹞;不過,民間的核心價值卻離不開安居樂業!正如大多數本地土生土長的居民一樣,我的父母大多數是20世紀中葉或以後來港謀生和定居的,他們絕對不是為了崇洋而來,他們跑來香港,大多數是為勢所逼,只是既來之,則安之,希望能找到一安居樂業之所。當然,時代是進步的,今天的港人要尋求民主人權等「現代」價值,實無可厚非;只是不應排除安居樂業這一核心價值,甚或把它廢掉﹝我們真擔心有些人士會主張「越亂越好」﹞!
2001年董特首告知大家要在十年內讓六成適齡的青年可接受高等教育,我們更希望人人都能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不過,作為家長的更希望我們的子女能學以致用,更害怕同學們畢業後便變為失業!小弟注意到債券大王格羅斯﹝Bill Gross﹞曾指出在美國已有人質疑現有的大學教育的必然性,大致原因是當一個制度要年年花去一大筆公帑,它應否有一個合適的實質回報呢?或許我們亦應該開始去思索類似的問題,因為現時的教育制度多少給人一個好高鶩遠、朝令夕改的感覺!而我們莘莘學子的表現,除了為數甚少的尖子外,道聽途說的都多是一蟹不如蟹的感言。
上面提到對現時教育制度例的一些質疑,讓我以剛推行的三三四制度來說明一下,新制下規定「通識」為必修科,這給老師、學生及家長帶來很多挑戰和擔子,試問當老師還未能準確掌握好相關科目的涵蓋和要求時,就要我們的同學去應考從未有過的科目!合適嗎?到底通識的定義是甚麼呢──上通天文,下通地理?抑或只要是Liberal﹝自由開放﹞就可以,要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自由開放?還是要真正兼容並蓄的自由開放?我們真想教育當局給予一個清晰的答案?容我舉個例子以說明我們的憂慮,其一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無可否認,進化論是今天生物學界最具權威的理論,然而,它絕對不是沒有瑕疵或絕對無疑點,可是今天西方學界中,若有學者提出與進化論不同立論的智慧設計論(Theory of Intelligent Design),就必被打成罪人,甚至教席不保!試問同樣顯赫的牛頓力學原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尚且可被否證 (falsiable; other hallmarks are observable, testable and repeatable);最近就有報導 (ScienceDaily, Sep. 23, 2011) 歐洲的OPERA 實驗中發現微中子(neutrino)的速度竟可超越光速的極限──雖然這只是一初步的發現。類似地,未經嚴格科學證實的同性戀天生論在西歐已被確立為政治政確的理論,只要有人提出挑戰天生論﹝如行為成長理論:Behavioral theories﹞,就必被標籤為食古不化或是極端保守!我們不明白,為何進化論和同志天生論等未經嚴格印證的理論竟可被捧為不可侵犯的金科玉律呢?
我們當然都盼望子女成材,但追求卓越,豈能紙上談兵呢?香港人都很務實,只要某某學校優才輩出,或某某大學能培養出獲取世界知名奬項﹝如諾貝爾奬﹞的得主,市民必趨之若鶩!所以,除非政府能提供一有效又廣泛的資質甄選測試﹝Aptitude Test﹞,以幫助同學選修最合適的科目,否則不應對必修科目加上太多的規範,例如“通識”一般只應列為選修科,日後若證實凡修讀過此科者皆大有成就,則家長亦會趨之若鶩;事實上,凡畫蛇添足,好大喜功之事,只會弄巧成拙!小弟建議有關當局,要以中庸之道,積極精進,循序漸進﹝c.f. Incrementalism﹞的方針來推動革新,我相信只要目標清晰,方法得宜,總會有志者事竟成。曾特首不妨多思考一下近3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過程,其中一個循序漸進的「點、線、面」策略,是否適合香港呢?
不知曾特首是否記得?在前些時候有泛民女議員在諮詢檢討淫審條例時竟挖苦家長不懂管教兒女,竟要政府替他們教仔;其實,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把兒女養育成材,只是現時的互聯網和市面上的色情資訊實在太多,多至連一些很正經的成年人都被引誘沉溺成癮!試問青少年又怎能輕易抗拒這些誘惑呢?加上現今的潮流都強調無比的自由和個人權利,連學校為學生驗毒都被指侵犯學生的個人私隱!如此鄙視家長苦況和權利的現實,使我們覺得有人正推動「功則在我,過則在你!」的霸道行為。作為父母的,本來就有養育兒女的權利和義務,只是今天有等所謂前衛人士,動輒就聳動我們的青少年出來抗爭,把緊張和對抗引入家庭中,一旦出事,就來個搧風點火,尊敬的曾特首,請問您明白我們的艱難嗎?您會向我們伸出同情之手嗎?
我想多謝財政司長向港人派發每人6千元的措施,只不過這直接還富於民的措施竟也惹來不少批評,何解?讓我大膽作一假設,如果類似措施由末代港督﹝Chris Patten﹞來敲定,大多數香港市民應該贊口不絕﹝當然魯平先生自會火上加油﹞!為何會如此呢?時勢使然也,國人有所謂因時﹝地、人﹞制宜之說法,大概亦然。在港英年代,市民雖享有自由,但卻缺乏民主,當時的行政和立法局皆由政府主導,民選議員或為民請命者實屬少數。現在的港府,會中無鐵票(或執政聯盟),並給人一種有心無力﹝不然就是敷衍了事﹞的感覺,管治團隊成員似乎都是各自修行,試問又怎能抵擋一群有共同目標而來的議員聯盟呢?
所以,請財政司今年不要再直接派錢了,因為這一做法的經濟效益總不及一個集中的中央基金﹝以同額度而言﹞的倍數效益;所以,請盡可能撥出/預留一筆可觀款項,以為民解困為優次,例如把1至3百億元預留作改善醫療﹝如設立醫保基金﹞、教育﹝如小班和優才基金﹞及扶貧基金等,讓各位議員們透過民主協商來訂定具體目標和投放額度,這樣一來,各民意代表必會盡心竭力去為民請命,而政府又能透過具體而顯著的投放來表達改善民生的誠意和決心,豈不是一舉二得?
容許我說說為何會覺得港府是有心無力呢,最新鮮的當然是外庸提請司法覆核入境條例一案,港府暫時敗訴,但會上訴。正如有議員指出,若有關當局在早幾年開始便處理外庸在港工作連續7年後的潛在問題,或許今天可以省卻不必要的爭拗,雖知這一類的爭拗總會加深社會的分化和怨氣。在日益民主的潮流下,主要官員們需要更敏感一些潛在的社會爭議/風險,以便及早拆彈。例如透過既科學又有效的民意和社會實況調查,大概應發現在菲庸工會和鼓吹人權的有心人士推動下,難免會有外庸提請司法覆核他們的居港權官司。
對於外庸居港權,我不是一位盲目反對者,但所有的法律和政策,整體來說都得要維護香港的平穩,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生存的能力﹝c.f. The Golden Rule of Law; 另參美國因反恐而可不經審訊便擊斃美藉通輯犯Anwar al Awlaki等﹞。所以我們會問,若各地的庸工來港7年後都享有居權,則香港真的準備好了嗎?真的有能力吸納他們嗎﹝除了房屋、教育、醫療外,還有語言,習俗,信仰等等…,都牽涉到所謂弱勢社群的問題﹞?
我們尊重法治,不是因為它完美無瑕,而是因為法治是當今最有效平息社會紛爭的工具和制度,要不然,人們唯有訴諸暴力來解決紛爭了!當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一個很吸引的口號,但民事訴訟動輒都要幾十萬或以上訟費,所以俗語說貧不與富鬥,富不與官爭。今天若有人肯為「人權」等原因來抱打不平,往往會聲名大噪!這當然是以常人(the average reasonable person)假設為基礎。大家不妨思考一下為何我們的人權大狀司們,無人挺身而出,協助在往年8月馬尼拉人質事件中的死難港人家屬向菲律賓當局討個公道?當然,飄洋過海,出錢出力去打官司實非易事,加上那目中無人的阿基諾,稍有差池,甚至名利雙失!
另外,所謂立會遞補機制方案的推出,起初官方言之鑿鑿,一旦泛民同心退席,並發動民間抗爭,港府又突然回頭是岸地說要進行諮詢,實在是前言不對後語;向港人派發6千元的決定又是另一例;小弟實在不想如數家珍地作出批評,因為人誰無過?不知曾特首知否一般市民,對政府縱有不滿,只要港府是規行矩步,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地推出革新政策,大多數市民都不會有太強烈的反應,特別是默默耕耘的上一代,他們既能容忍港英時代的種種歧視,絕大多數都不願跟政府打對台。唯有當嚴重危機如過往的金融危機、SARS、負資產等出現時,加上港府反應遲緩,更有官員指罵議員或市民的合理訴求時,怎能不激起民憤呢?
常言道「言多必失」,若曾特首不介意與小弟或護家協會再作溝通,在您有空時,我和我的朋友很盼望能親身拜訪閣下以作交流,希望能發揮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的功效。還有,請代我們多謝律政司黃仁龍先生,因為他在保衛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上作了明顯的貢獻!祝
身心康泰,政通人和
市民 黎民﹝浩華﹞上
二零一一年十月三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